咨询热线: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 

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全球需求复苏带动能源价格走强,全球需求过剩

发布时间: 2025-09-19 次浏览

经济复苏浪潮下的能源需求爆发

1.全球经济回暖激活能源消费引擎

2023年以来,随着主要经济体解除疫情管控,全球制造业PMI指数连续6个月站上荣枯线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将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.0%。中国工业用电量同比激增8.2%,欧盟天然气消费量超季节性均值15%,美国汽油需求恢复至疫情前102%——这组数据揭示了一个关键趋势:能源需求正以超预期速度反弹。

在亚洲,印度炼油厂开工率攀升至95%的三年高位,日韩LNG进口量同比增加23%;欧洲工业巨头巴斯夫、蒂森克虏伯等企业重启的化工装置,推动区域内天然气日消耗量突破15亿立方米。这种多点开花的复苏态势,直接导致国际能源署(IEA)将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测上调至1.02亿桶/日,创历史新高。

2.供需错配推升价格中枢上移

尽管OPEC+宣布延长减产至2024年,但全球原油库存却持续走低。美国商业原油库存降至4.2亿桶的五年低位,欧洲ARA枢纽的柴油库存同比减少28%。这种结构性短缺在天然气市场更为显著:澳大利亚LNG工人罢工导致全球7%供应量面临中断风险,挪威气田检修使欧洲基准TTF价格单周暴涨40%。

新能源领域同样暗流涌动。光伏级多晶硅价格从年初的23美元/kg飙升至35美元/kg,风电塔筒用钢板溢价达到历史峰值。这背后是中美欧三大市场同步发力:中国计划新增160GW风光装机,美国《通胀削减法案》刺激可再生能源投资激增300%,欧盟REPowerEU方案将2030年绿能目标提升至45%。

3.地缘政治重塑能源贸易版图

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博弈仍在持续。欧盟对俄油禁运催生"影子船队"运输现象,约200艘未投保油轮承担着每日150万桶俄油转运任务。与此美国对委内瑞拉制裁松绑,使其原油出口量三个月内从65万桶/日回升至85万桶/日。

亚洲买家正在重构采购策略:印度将俄罗斯原油进口占比从2%提升至35%,中国LNG进口来源国新增10个,包括首次从喀麦隆接收现货船货。这种供应链重构导致运输成本飙升,中东至中国VLCC运费突破15万美元/天,较年初上涨120%,进一步推高能源到岸价格。

能源新周期下的投资逻辑与风险应对

1.传统能源的估值重构机遇

在能源安全优先的全球共识下,油气巨头正迎来价值重估。埃克森美孚二季度净利润达78亿美元,资本回报率提升至22%,其位于圭亚那的Stabroek区块新探明储量使项目盈亏平衡点降至35美元/桶。页岩油领域出现技术突破,二叠纪盆地水平井单井产量提升至2000桶/日,推动美国原油产量回升至1280万桶/日。

能源基建成为新投资热点。卡塔尔北方气田扩建项目吸引道达尔、壳牌等巨头参与,预计2027年LNG产能将提升64%至1.26亿吨/年。美国FreeportLNG终端重启后,出口能力恢复至20亿立方英尺/日,推动亨利港天然气期货远期曲线呈现陡峭升水。

2.新能源革命的加速与分化

全球光伏产业进入技术迭代关键期:TOPCon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5.5%,钙钛矿组件中试线陆续投产。中国光伏企业海外建厂速度加快,隆基在越南的5GW组件厂投产,天合光能美国德州基地启动建设。但产能过剩隐忧显现,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将达1000GW,远超750GW的装机需求预测。

储能赛道呈现爆发式增长。全球大型储能项目储备量突破300GWh,宁德时代推出的"零衰减"储能电池实现12000次循环寿命。资本市场对氢能热情重燃,欧盟批准81亿欧元氢能补贴,中国西北地区绿氢项目LCOH(平准化成本)降至2.3美元/kg,接近商业化拐点。

3.波动市场中的风险管理策略

面对WTI原油30%的历史波动率和欧洲碳价80欧元/吨的剧烈震荡,企业套保策略正在升级。航空公司开始采用三向期权组合锁定航油成本,炼油厂运用裂解价差期货对冲毛利波动。高盛研报显示,2023年能源衍生品交易量同比增长45%,其中天气衍生品占比提升至18%。

投资者需警惕三大风险点:美联储加息周期可能压制能源消费,厄尔尼诺现象或导致亚洲水力发电骤减20%,ESG投资准则趋严使化石能源融资成本上升200个基点。建议采用杠铃策略,同时配置低估值油气股和高成长储能标的,并通过碳期货对冲政策风险。

 
远航期货网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热线电话:  公司地址:
Copyright © 2012-2018远航期货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  沪ICP备2024075520号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