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2023年开年以来,随着"十四五"重大项目进入密集施工期,全国基建投资呈现加速态势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1-5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.5%,其中铁路、水利工程等"钢需大户"项目集中上马,仅粤港澳大湾区就有12个超百亿级基建项目开工。在专项债发行规模同比扩大21%的资金保障下,螺纹钢、线材等建筑钢材周度表观消费量已连续8周保持在300万吨高位,工地直供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8%,印证着基建用钢需求的实质性回暖。
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站上荣枯线,汽车、机械、家电三大用钢行业呈现"三箭齐发"态势。据中汽协统计,5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5%,带动冷轧板卷需求激增;工程机械行业在海外订单增长32%的刺激下,液压支架用钢采购量环比提升25%;更值得关注的是,随着"以旧换新"政策落地,家电行业对镀锌板的需求量单月突破80万吨,创下近三年新高。
这种多点开花的复苏格局,使得板材类钢材库存以每周3%的速度下降,部分规格产品甚至出现"现货难求"现象。
在"双碳"目标驱动下,光伏支架、风电塔筒等新能源装备制造用钢需求异军突起。某龙头钢企透露,其耐候钢产品订单已排至2024年一季度,价格较普通钢材溢价15%-20%。与此钢结构建筑渗透率提升至12%,推动H型钢、高强钢等产品需求年化增长超30%。
这种需求结构的优化升级,不仅为钢价提供支撑,更推动行业向高端化、绿色化方向转型。
随着《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计划》进入收官阶段,河北、山东等重点产钢省份开启新一轮环保督查。唐山市对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7家钢企实施50%产能限制,直接影响日均铁水产量约3万吨。更严格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使得长流程钢厂吨钢成本增加80-120元,部分中小电炉厂因碳配额不足被迫减产。
据Mysteel调研,当前钢厂高炉开工率维持在82%的相对低位,供给端弹性空间已较三年前收缩40%。
社会库存连续11周下降至1200万吨以下,创近五年同期新低。值得关注的是,当前库存结构呈现"厂库低、社库稳"的健康态势:重点钢厂库存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8%,而流通环节库存维持合理周转水平。这种"轻装上阵"的库存格局,使得市场对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显著增强。
特别是华东地区热轧卷板库存降至35万吨警戒线以下,为价格反弹提供了直接支撑。
国际铁矿石价格突破110美元/吨关口,焦炭第五轮提涨落地,原料成本较年初上涨23%,推动钢材成本中枢上移至3800元/吨。期货市场呈现"远月升水"结构,主力合约较现货溢价2.5%,反映市场对下半年需求持续改善的强烈预期。值得注意的是,境外资本通过QFII渠道加大黑色系配置,螺纹钢期货持仓量创历史新高,这种"期现联动"效应进一步强化了价格反弹趋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