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暖风成为首要催化剂。随着《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实施方案》的出台,针对"专精特新"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20%,直接刺激了中小创企业的估值修复。以碳化硅衬底龙头天岳先进为例,其单日获得机构资金净流入2.3亿元,折射出市场对政策红利的快速响应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,北向资金在创业板单日净买入达28.7亿元,创近两个月新高,其中宁德时代、迈瑞医疗等标杆企业获重点加仓。
产业周期拐点正在显现。在半导体领域,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渗透率突破15%临界点,带动相关企业订单能见度延伸至2024年Q2。功率器件厂商斯达半导最新公告显示,其车规级IGBT模块月交付量突破50万只,印证了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强劲需求。这种产业层面的确定性,正在转化为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,相关标的平均动态PE已从年初的35倍修复至45倍。
资金结构的深层变革不容忽视。最新数据显示,创业板ETF份额较年初增长42%,其中个人投资者持有占比下降至58%,机构投资者正在加速布局。这种变化在盘面上体现为:具有硬核技术的成长股开始跑赢概念炒作标的。以医疗器械板块为例,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创机器人单周涨幅达18%,而缺乏核心技术的跟风企业则持续阴跌,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选出新经济时代的领跑者。
当日的题材股表现堪称"冰火两重天",新能源赛道内部出现明显分化。光伏逆变器板块整体上涨4.2%,其中昱能科技凭借微型逆变器技术突破收获20cm涨停,而传统组件企业却普遍收跌。这种分化背后,是市场对技术迭代的敏锐捕捉——随着欧洲户用储能需求爆发,具备智能关断、组件级监控功能的新一代产品正在重塑行业格局。
嗅觉灵敏的私募经理王涛透露:"我们正在把仓位从同质化严重的电池片环节,转向储能系统集成商。"
半导体材料领域上演"元素周期表"行情。用于先进制程的氖气概念股华特气体单日大涨14%,而随着EUV光刻胶国产化取得突破,晶瑞电材连续三日放量上涨。更值得关注的是碳化硅衬底赛道,行业龙头天科合达宣布8英寸衬底量产,推动整个板块估值中枢上移。国盛证券测算显示,2023年碳化硅器件在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将达12%,对应市场规模突破50亿元,这个赛道正在复制三年前锂电材料的成长轨迹。
生物医药板块呈现"创新驱动"特征。ADC(抗体偶联药物)概念持续发酵,荣昌生物凭借维迪西妥单抗的海外授权协议,市值重回500亿关口。而在基因治疗领域,本导基因的体内基因编辑技术获得FDA孤儿药认定,刺激CRISPR相关概念股集体异动。与此形成对比的是,传统仿制药企普遍跑输大盘,这种分野印证了医药投资逻辑的根本转变——市场正在为真正的创新能力定价。
题材股的狂欢并非无序炒作。从资金流向来看,当日成交额前20的创业板个股中,有16家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超过30%。某百亿级公募基金经理坦言:"我们正在把'市研率'(市值/研发投入)纳入选股体系,在半导体设备、创新药、工业软件三个方向重点布局。
"这种转变预示着,注册制时代的题材股投资,正在从故事驱动转向技术驱动,那些能持续将研发投入转化为技术壁垒的企业,终将在资本市场的长跑中胜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