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 

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镍价再创新高,新能源需求支撑明显,镍的价格涨还是跌

发布时间: 2025-11-13 次浏览

风暴前夕:镍价“高歌猛进”,新能源需求成为最强“王牌”

“风起于青萍之末,浪成于虚空之中。”近期的金属市场,一场关于“镍”的盛宴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席卷而来。镍价,这个一度在投资者视野中稳健前行的金属价格指标,如今已如脱缰的野马,屡屡刷新历史新高,让整个行业乃至金融市场都为之侧目。这一轮价格的爆发式上涨,并非偶然,其背后,是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、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,以及,最为关键且持久的驱动力—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炸式增长。

我们不妨先将目光聚焦在“新能源”这个词上。在“碳中和”和“可持续发展”的全球共识下,能源结构的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。而作为这场绿色革命的先行者和核心载体,新能源汽车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据权威机构预测,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,预计在未来十年内达到数千万辆的规模。

而驱动这些电动汽车的“心脏”——动力电池,其关键原材料之一,正是镍。

镍,在动力电池的化学组成中,尤其是三元锂电池(镍钴锰酸锂,NCM)和镍钴铝酸锂(NCA)电池中,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它能够显著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,这意味着在同等体积或重量下,含有更高镍含量的电池能够存储更多的电量,从而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。

在消费者对续航里程日益敏感的今天,提升镍在电池正极材料中的比例,几乎成为了电池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的“必修课”。从早期的18650电池,到如今主流的21700、4680等大圆柱形电池,再到方形软包电池,高镍化趋势贯穿始终。高镍三元电池,如NCM811(镍含量80%,钴10%,锰10%)甚至更高镍含量的配方,已成为各大电池制造商竞相追逐的目标。

更高的镍含量,意味着更低的钴用量(钴作为一种稀缺且价格昂贵的金属,其使用量一直是电池成本和供应链安全的关键考量),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

正是这种对“更高能量密度、更长续航里程、更低成本”的极致追求,将镍推上了新能源汽车价值链的顶端。当全球数百万乃至数千万辆电动汽车的需求汇聚成一股磅礴力量,它们对镍的需求也随之呈现指数级增长。想象一下,每一辆电动汽车都如同一个“镍的消费者”,而整个电动汽车市场,则是一个巨大的、永不枯竭的镍“需求池”。

这种需求的井喷,恰恰为当前镍价的飙升提供了最坚实、最直接的支撑。

不仅是电动汽车,在储能领域,镍同样大放异彩。随着可再生能源(如风能、太阳能)的波动性日益凸显,大规模储能系统变得愈发重要,以平抑电力输出的起伏,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。而镍基电池,特别是镍氢电池和部分锂镍锰钴氧化物(LNMO)电池,在储能应用中也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。

虽然目前锂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,但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化,镍基电池的份额有望逐步提升。这意味着,镍的需求场景,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,拓展到更广阔的能源基础设施领域,其长期需求前景,可谓一片光明。

当然,除了新能源这一核心驱动力,其他因素也在共同作用,推高镍价。全球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,例如俄乌冲突,对全球镍供应链造成了显著影响。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的镍生产国之一,其供应的任何中断都会对全球市场产生连锁反应。印尼作为全球最大的镍矿生产国,其出口政策的变化、国内环保法规的收紧,以及新建冶炼产能的投产进度,都在时刻牵动着全球镍市场的神经。

供应链的脆弱性,在全球疫情的反复冲击下被放大,使得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引发价格的剧烈波动。

在所有这些因素中,新能源汽车需求的“强劲支撑”无疑是最具长期性和决定性的。它不仅仅是短期投机或地缘政治事件的“催化剂”,更是镍价背后价值的“硬核逻辑”。这是一种由真实、持续且不断增长的终端需求所驱动的价格上涨,其生命力将远远超越其他周期性因素。

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未来,可以预见,随着全球电动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,以及储能市场的蓬勃发展,镍作为关键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愈发凸显。这场镍价的“价格革命”,与其说是一场短期的市场狂欢,不如说是新能源时代到来前,金属市场的一次价值重估和战略性调整。理解了这一点,我们就站在了洞察未来趋势的入口。

拨云见日:高镍价下的机遇与挑战,解锁价值投资的“密码”

镍价的“高歌猛进”,让无数投资者兴奋不已,但也让一些原本依赖廉价镍的下游产业,如不锈钢制造商,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,甚至出现减产或停产的窘境。这恰恰说明了,在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的市场中,既蕴藏着巨大的机遇,也伴随着不容忽视的挑战。对于精明的投资者而言,关键在于如何拨开价格的迷雾,深入挖掘价值的“密码”。

我们来审视“机遇”。镍价创新高,最直接的受益者无疑是拥有优质镍资源的企业。无论是上游的镍矿开采商,还是拥有先进冶炼技术,能够高效提炼高纯度镍产品的企业,都将在这场价格盛宴中分得一杯羹。特别是那些拥有低成本、大规模、环保合规的镍矿资源的矿企,它们能够更好地抵御成本波动,实现利润的最大化。

例如,一些位于印尼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等地的优质镍矿项目,其开采成本相对较低,且随着镍价的上涨,其利润空间将得到极大拓展。

更进一步,我们应该关注那些在新能源产业链中,能够将镍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。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金属贸易,而是涉及到技术创新和产业整合。例如,生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化工企业。随着新能源汽车对高镍电池需求的不断增长,这些企业拥有技术优势,能够生产出满足客户规格要求、性能稳定的高镍正极材料,其市场前景将一片光明。

这些企业通过对镍进行深加工,赋予其更高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,从而在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。

那些在电池回收领域取得突破的企业,也值得我们重点关注。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激增,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将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。镍是动力电池中重要的贵金属成分,通过高效的电池回收技术,能够从废旧电池中提取镍,这不仅能降低对原生镍矿的依赖,也能显著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。

那些掌握先进回收技术、具备规模化处理能力的企业,将在未来的循环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,其商业模式具有极强的可持续性和成长性。

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。高企的镍价,也带来了诸多“警钟”。

第一个挑战,便是“成本传导”的压力。如前所述,高镍价将直接推高动力电池的生产成本,进而传导至电动汽车的售价。如果成本压力过大,可能导致电动汽车的价格上涨,从而抑制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,减缓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。这会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,包括电池制造商和整车厂,带来经营上的挑战。

它们需要通过技术创新,如提高电池能量密度、优化材料配方、寻找替代材料,或者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,以应对镍价的上涨。

第二个挑战,是“供应风险”的不确定性。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,全球镍供应并非一成不变。地缘政治因素、环保政策、矿产资源的有限性,以及国际贸易关系的变化,都可能随时影响镍的供应量和稳定性。一旦供应出现严重中断,价格波动将更加剧烈,甚至可能引发“镍荒”,这对下游产业来说将是灾难性的。

因此,对于企业而言,多元化采购渠道,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以及探索使用替代材料,都是规避供应风险的必要手段。

第三个挑战,是“技术迭代”的潜在冲击。尽管目前高镍电池是主流,但科学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。未来是否会出现比高镍电池更优越、更经济的电池技术?例如,全固态电池、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发展,虽然目前仍处于研发或早期商业化阶段,但一旦取得突破,它们可能对现有锂离子电池(尤其是三元锂电池)的市场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,从而改变对镍的需求。

企业需要保持对技术前沿的敏感度,并进行前瞻性的研发投入,以适应未来的技术变革。

在这场镍价风暴中,投资者应该如何“解锁”价值投资的“密码”?

要坚持“价值投资”的理念,而非“追涨杀跌”。深入研究企业的盈利能力、技术实力、管理水平、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。关注那些拥有核心技术、低成本优势、强大议价能力,并且能够有效管理成本和供应风险的企业。

要拥抱“长期主义”。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是未来大势所趋,对镍的需求也将保持长期增长。投资者应着眼于长远,关注那些能够持续受益于这一趋势的企业,而不是被短期的价格波动所迷惑。

第三,要关注“产业链的协同”。单一环节的投资风险较高,不如关注那些在新能源产业链中拥有协同效应的企业。例如,那些既能生产镍产品,又能向上游整合矿产资源,或向下游延伸至电池材料生产的企业,它们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,提升整体竞争力。

第四,要警惕“概念炒作”。在市场情绪高涨时,一些缺乏实质性支撑的公司可能会被过度包装。投资者需要具备辨别能力,区分真实的价值与虚幻的泡沫。

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是“风险管理”。任何投资都伴随风险,尤其是在价格波动剧烈的商品市场。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,合理配置资产,分散投资,并时刻关注市场动态,及时调整策略。

镍价的再创新高,无疑是新能源时代浪潮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注脚。它既是这个时代蓬勃发展的缩影,也是未来机遇与挑战的预演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这既是一场金属市场的“淘金热”,也是一次对战略眼光和价值判断的严峻考验。拨云见日,把握趋势,理性分析,方能在镍价风暴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“价值蓝海”。

 
華富之聲直播间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热线电话:  公司地址:
Powered by EyouCms   沪ICP备2024075520号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