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 

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南美大豆收割延迟影响国内盘面,南美大豆收割延迟影响国内盘面价格吗

发布时间: 2025-09-23 次浏览

一、南美"大豆风暴"缘起:当极端天气撞上全球供应链

2024年3月,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遭遇百年一遇的持续暴雨,阿根廷核心产区则反常地出现霜冻天气,这场横跨南纬30度的气候异常,直接导致南美大豆收割进度较往年平均延迟23天。USDA最新报告将巴西大豆产量预估从1.57亿吨下调至1.48亿吨,阿根廷产量预期更是跌破5000万吨关口。

作为全球大豆出口量占比67%的核心产区,这场生产危机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在国际农产品市场激起层层涟漪。

这场危机暴露出全球农产品贸易体系的脆弱性。数据显示,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达85%,其中巴西占比58%、阿根廷占19%。当南美供应链出现波动,国内压榨企业立即启动应急机制:中粮集团紧急调用北美储备大豆,九三集团将山东工厂开机率下调至65%,益海嘉里则与东南亚供应商签订30万吨替代性棕榈油采购协议。

期货市场上,套期保值头寸较上月激增47%,某私募基金的农产品多单规模突破20亿元,市场分歧显著加大。

二、产业链传导效应:从期货盘面到百姓餐桌的多米诺骨牌

期货市场的剧烈波动正在重塑整个产业链生态。在山东日照港,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从月初的-120元/吨迅速回升至80元/吨,但压榨企业却陷入"甜蜜的烦恼"——现货库存仅够维持15天生产,而新到港大豆成本已上涨300元/吨。这种矛盾在期货盘面体现为明显的近月合约升水结构,豆粕M2405与M2409合约价差扩大至280元,创下合约上市以来极值。

下游饲料行业首当其冲,新希望、海大等龙头企业一周内两次上调饲料报价,育肥猪配合饲料突破3800元/吨关口。更值得关注的是替代效应:菜粕期货持仓量暴增58%,棉粕现货成交量环比上涨120%,甚至米糠粕这种小众品种都出现抢购现象。养殖端承受着双重压力,牧原股份测算显示,饲料成本上涨使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增加0.8元/公斤,而禽类养殖的盈亏平衡点已被推高至6.2元/斤。

政策层面正酝酿组合拳应对。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宣布将定向投放50万吨国储大豆,中储粮启动"压榨企业定向销售"机制。期货交易所则调整豆粕合约交易保证金至12%,单日开仓限额收紧至10万手。市场人士预测,若南美天气持续异常,二季度大豆进口成本可能突破5000元/吨大关,这将倒逼国内压榨工艺升级,推动菜籽、葵花籽等替代油料作物的种植扩张。

在这场全球性的供应链震荡中,敏锐的投资者已发现结构性机会。某期货公司研报显示,豆粕-菜粕价差存在200元/吨的回归空间,压榨利润套利组合年化收益率有望达15%。而对于普通消费者,虽然短期面临食用油价格波动,但长远来看,这场危机或将加速我国大豆育种技术突破和多元化进口体系建设,为粮食安全筑牢更坚实的防线。

 
華富之聲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热线电话:  公司地址:
Copyright © 2012-2018远航期货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  沪ICP备2024075520号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