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,LME铜价在触及每吨9550美元高位后,周线图上MACD柱状体持续收窄,形成典型的顶背离结构。这种技术形态往往预示着上涨动能衰竭——当价格创出新高而动量指标未能同步突破时,市场反转风险显著增加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DIF与DEA线在零轴上方出现近三年来首次"死叉",这种月线级别的信号通常具有中长期指导意义。
从历史数据回溯,类似的技术组合曾在2018年1月(铜价7162美元/吨)和2021年5月(10747美元/吨)两次准确预警市场拐点。当前MACD指标的RSI(14)同步下穿70超买线,进一步验证了市场过热后的修正需求。
日线级别的布林带呈现明显收口特征,带宽指标(BBW)从6月初的18.2%骤降至当前的9.8%,达到2022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。这种波动率压缩现象往往预示着重大方向选择:当价格持续在中轨附近震荡时,突破上下轨的概率将呈几何级数增加。
结合持仓数据观察,COMEX铜期货未平仓合约量在价格横盘期间下降12%,表明多空双方均持观望态度。值得注意的是,CFTC持仓报告显示商业套保者的净空头头寸增至近5年高位,这类"聪明资金"的动向往往具有先行指标意义。
从斐波那契回撤位分析,当前铜价正测试0.618黄金分割位(8520美元/吨)的关键支撑。该位置与200日均线(8480美元)形成技术共振区,过去三个月内已出现三次有效防守。但需警惕的是,若周线收盘价连续两周跌破该区域,根据道氏理论将确认中期趋势反转。
量价关系方面,近期下跌过程中的成交量放大值得警惕。7月18日单日3.2%的跌幅伴随着成交量激增42%,形成典型的"放量破位"形态。这种量价背离现象若持续出现,可能引发程序化交易的连锁抛售。
全球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,特别是中国这个最大铜消费国的6月PMI降至48.8,直接冲击需求预期。技术面与基本面的双重压力形成"戴维斯双杀"效应:LME铜库存单周激增37%至18.2万吨,现货升水转为贴水结构,验证了供需格局的实质性转变。
美元指数的技术突破加剧了调整压力。DXY指数在突破103.5关键阻力位后,周线MACD形成金叉,这与铜价的负相关性达到-0.87的极值水平。从历史规律看,美元指数每上涨1%,铜价中枢下移约1.2-1.5%,当前美元强势周期可能持续压制大宗商品表现。
新能源领域需求韧性显现:电动车用铜量保持23%年增速,光伏电站铜需求Q2环比增长19%库存分化明显:上海保税区库存降至历史低位3.2万吨,与LME库存形成鲜明对比期限结构转变:现货对三个月期货贴水扩大至$28/吨,为套利交易创造窗口期
精炼铜加工费(TC/RC)的持续走高传递重要信号。当前现货TC报价已达95美元/吨,较年初上涨45%,反映出矿端供应改善但冶炼产能受限的错配格局,这种产业链利润再分配可能催生跨市套利机会。
趋势交易者:在价格有效跌破8450美元后,可建立空头头寸,止损设于8650美元上方,目标位看至7800-8000美元区间套利交易者:关注沪伦比价修复机会,当比值低于7.8时布局跨市正套,同时利用现货贴水进行展期收益增强期权策略:买入执行价8200美元的看跌期权对冲下行风险,同时卖出8600美元看涨期权降低权利金成本产业客户:建议电解铜消费企业利用期货合约锁定未来3个月用量,加工企业可适当提高原料库存周转率
技术指标的警示需要结合资金管理才能转化为实际收益。建议单笔交易风险敞口不超过总资金的2%,在价格触及关键技术位时采用金字塔加仓法。对于程序化交易者,可设置波动率突破策略:当30分钟线突破布林带外轨且成交量放大1.5倍时触发交易信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