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能萎缩背后的市场心理7月以来,A股市场在3100点附近反复震荡,成交量连续5个交易日低于8000亿元。这种“缩量反弹”看似矛盾,实则暗含主力资金布局密码。历史数据显示,当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额回落至年内均值(约9500亿)的80%以下时,往往对应着阶段性底部区域。
当前市场呈现三大特征:北向资金单周净买入创三个月新高、两融余额逆势增加、ETF份额单月增长超200亿份,显示机构资金正借势低吸。
政策工具箱的精准发力监管层近期组合拳频出:QFII/RQFII新规落地、科创板做市商试点扩容、个人养老金账户加速入市,形成制度性利好闭环。值得关注的是,7月15日央行超预期开展2000亿元MLF操作,释放流动性维稳信号。某券商策略分析师指出:“当前市场已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充分定价,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正在打开。
”政策底与市场底的共振,使得光伏、半导体等成长板块率先走出独立行情。
估值重构下的结构性机会截至7月20日,沪深300动态PE回落至11.8倍,低于近十年中位数15%。分行业看,新能源车产业链估值分位已降至30%,医疗器械板块更跌破历史20%分位。但市场并非全面低估——白酒板块仍处于70%分位,消费电子受库存周期影响估值承压。
这种分化催生出两大主线:一是高景气赛道(如储能、军工)的错杀修复,二是困境反转行业(地产链、消费服务)的预期差博弈。某百亿私募基金经理透露:“我们正在加仓被错杀的专精特新标的,同时布局Q3可能迎来政策松绑的行业。”
技术面释放的积极信号从周线级别观察,上证指数在3050-3150点形成双底结构,MACD绿柱持续缩短,KDJ指标低位金叉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代表市场情绪的波动率指数(中国波指)已从35回落至22,接近年内低点。某技术派操盘手分析:“若指数能站稳20日均线三日以上,将触发量化模型的趋势跟随信号,预计带来约1500亿增量资金。
资金迁徙催生新主线近期市场呈现明显的“高低切换”特征:
新能源内部轮动:光伏组件龙头遭减持,但储能、氢能细分领域获机构抢筹消费电子突围:VR/AR设备厂商订单暴增,某果链企业单月涨幅超40%周期股暗流涌动:煤炭板块股息率超8%,低估值属性吸引险资配置某公募FOF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正在减持估值透支的个股,转向PEG小于1且机构持仓比例低于5%的隐形冠军。
三季度的攻防策略对于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,专业机构给出差异化建议:
激进型:聚焦技术突破领域(如钙钛矿电池、碳化硅材料),把握0到1的产业红利平衡型:配置“稳增长+高股息”组合(基建央企+公用事业),获取确定性收益防御型:关注可转债市场,利用债底保护参与股市反弹
某券商财富管理部负责人特别提醒:“当前需警惕中报业绩雷,建议优先选择Q2营收环比增长超15%、毛利率企稳的标的。对于估值切换行情,医疗器械、工业自动化等板块或成资金新宠。”